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110~11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毫无疑问,刘索拉等人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巨大影响,但这影响更多的是艺术形式上与表现手法上,而不是内在精神上的。在西方现代的“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和“垮掉的一代”的小说和诗歌中明显地表现出审美上的闹剧趋向。但是他们的嘲弄已经不是指向某一有限的领域,而是指向整个世界的荒诞性、全部人生的悲剧性和前途的不可知性。也就是说,他们所探讨的已经不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和特定的旧观念所造成的人的悲剧,而是超越任何具体现实的形而上的悲剧,即人本身的悲剧,在彻底的绝望和绝对的虚无之中传达一种没有任何肯定的全面否定。因而,西方现代文学在观念上已经超越了西方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浪漫精神,超越了指向反封建的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而进入了更深层的人的本体世界。而本文所论及的三位青年作家,骨子里仍然是现代中国的精神。他们的嘲弄是指向传统的封建意识这一特定领域的,所探讨的是在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中国大地上的悲剧,所传达的是失望中的希望、幻灭后的追求,否定中的肯定,其内在精神还是“五四”时期的个性自由的意识,与西方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和浪漫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们对人的本质、人的悲剧的理解还是社会层次或道德层次上进行的。不是人本身造成了自己的悲剧,而是传统的旧意识和现实中的某些不合理的东西扼杀了个性的价值和创造力。所以中国当代文学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思潮是“五四”时期的启蒙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此时正处于中国当前的现实要求与西方现、当代文化的影响的夹缝中。一方面,当前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要求对保守的、封闭的传统封建意识进行彻底的否定,要求尊重个性的价值与自由,发挥个性的创造力,而这种时代精神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属于反封建的启蒙时期;另一方面,西方现、当代的审美思潮代表着世界艺术的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向,新形势、新手法、新流派、新观念层出不穷,而这种审美思潮得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又超越了启蒙时代,由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转向对个人与人本身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中国当代的新思潮既要以西方启蒙时代或我国“五四”时期的反封建的人文主义为内在基础,又要追踪世界现、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这就必然在当代中国的新思潮中出现两个彼此对立而又相互渗透的世界:内在精神是反封建的、浪漫的,是有抗争、有追求的,而外在表现则是西方现、当代的,是混乱的、虚无的,玩世不恭的。尽管二者统一于反对旧文化、追求新文化的人文主义之中,但由于其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历史所造成的既定差异,因而二者的统一在审美上往往给人以牵强的、分裂的感受。这一点在《你别无选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部作品的结构、语言、人物的外在特征与内心世界的追求有着明显的对立,读过之后总感到形势与内容是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的二层皮。也就是说,处在夹缝中的中国当代的新的审美思潮还没有最后找到一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