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盲目为自己“减负”
曾有一段时间,教育部将“减负”二字作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号召全国的中小学校为孩子减轻课业负担,增加课外玩耍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此举一出,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反对,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条意见便是:如何把“负担”和“努力”完全区分开?如果小孩子不喜欢的便是负担,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岂不是都成了负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玩耍永远是天性,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甘愿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背单词、学习数学公式,然而这些必备的知识在他们不是孩子的时候都必须用到,不加以适当的强迫,孩子对学习就不会有太大的主动性。
减负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好的和坏的结果,绝大多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都或多或少赶上了这次潮流。有一部分人,则为盲目的“减负”埋单。在若干次“减负”促成的教材修改工作之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材出现了很明显的断层,导致很多中学老师(尤其是高中老师)在讲到某个公式或者需要应用某个运算技巧的时候,才赫然发现,本来以为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过程里学会的东西,竟然还是一片空白。一些80后对此还应该有深刻的记忆,中小学期间减掉的“负担”,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不得不真的成为负担,从头再来。一些教材难度偏低的地区,由于初、高中均不学习导数概念,当学生进入大学要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发现导数是微积分课程不可绕过的基础,只好再去购买高中生用的练习册通过做题才能追上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