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资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虽然中国有着按资排辈的传统,但是,资历其实并不能够服人。与其耍老资格来让人厌烦,不如放下所谓的资历,既能保身,又能赢得尊重。
功遂身退,功业才能长久
《老子》中曾说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在老子看了,一旦功成,就让出自己的功劳,退出名利场是合乎天道的,如果不肯放手,不懂得“让位”的学问,则是逆天道而行,很有可能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死名灭。
自古以来,懂得其中深意的人不在少数,但在权力的诱惑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因此,能够进退自如的人就成了“非正常”的人,他们在功成身退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就成了后世赞美的对象。这样的人历史上倒也有不少,比如范蠡。
越王勾践之所以能灭吴复国,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
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灭掉吴国后却上书请辞。他对勾践说:“过去大王受辱,臣不敢言退。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勾践十分不解,劝他说:“你遍历辛苦,难道不想有快乐的这一天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无所忧患,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为何轻言放弃呢?”